再论震情网络://c
-
摘要: 在过去对震情窗口, 震情地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 现在又利用1970-1991年全国小震月频度资料研制了以往曾设想和论证过的震情网络。经考察其应用功能后发现, 中国大陆及邻区Ms7.0大地震成组活动之前, 诸震兆信息的空间分布绝不是一些弧立的窗或带, 而是一幅范围广泛的震兆信息场。根据场中各信息窗、带预报起始时点的同步性和广泛性, 提出了成组大地震活动时段的组合预报和成组对应的具体办法。经严格的数学检验后提出了10个可供参考的预报方案, 并于其中推荐出两个最佳方案以作1-3年之内地震大形势预报时参考, 文末还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必要的讨论。
-
-
[1] 顾功叙主编, 1983.中国地震目录t公元前1831一公元1969年).科学出版社, 北京.
[2] 顾功叙主编, 1983.中国地震目录(1970——1979)年.科学出版社, 北京.
[3] 地图出版社(编), 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 p. 8.地图出版社, 北京.
[4]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1990.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
[5] 国家地震局情报资料室, 1981.全球大地震目录(M, 7>.地震出版社, 北京.
[6] 洪时中, 1981.关于地震预报评分问题的初步讨论.地震研究, 4. 334——345.
[7] 洪时中, 1989.地震预报统计检验评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许绍燮、陆远忠、朱传镇, 刘正荣、韩渭宾、刘浦雄、修济刚等编,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 576——585.学术书刊出版社, 北京.
[8] 李善邦, 1981.中国地震, p. 246.地震出版社, 北京.
[9]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1982.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 p. 390, 430.地震出版社, 北京.
[10] 王泽皋、李淑莲、郭妍, 1989.大地震前的“震情三分律”.内陆地震, 3, 220——229.
[11] 王泽皋、孙佩卿、高景春, 1993.中国大陆及邻区大震的远距离相关现象.西北地震学报, 15, 81——87.
[12] 许绍燮, 1989.地震预报能力评分.许绍燮、陆远忠、朱传镇、刘正荣、韩渭宾、刘浦雄、修济刚等编,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 586——590.学术书刊出版社, 北京.[1] 顾功叙主编, 1983.中国地震目录t公元前1831一公元1969年).科学出版社, 北京.
[2] 顾功叙主编, 1983.中国地震目录(1970——1979)年.科学出版社, 北京.
[3] 地图出版社(编), 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 p. 8.地图出版社, 北京.
[4]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1990.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
[5] 国家地震局情报资料室, 1981.全球大地震目录(M, 7>.地震出版社, 北京.
[6] 洪时中, 1981.关于地震预报评分问题的初步讨论.地震研究, 4. 334——345.
[7] 洪时中, 1989.地震预报统计检验评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许绍燮、陆远忠、朱传镇, 刘正荣、韩渭宾、刘浦雄、修济刚等编,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 576——585.学术书刊出版社, 北京.
[8] 李善邦, 1981.中国地震, p. 246.地震出版社, 北京.
[9]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1982.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 p. 390, 430.地震出版社, 北京.
[10] 王泽皋、李淑莲、郭妍, 1989.大地震前的“震情三分律”.内陆地震, 3, 220——229.
[11] 王泽皋、孙佩卿、高景春, 1993.中国大陆及邻区大震的远距离相关现象.西北地震学报, 15, 81——87.
[12] 许绍燮, 1989.地震预报能力评分.许绍燮、陆远忠、朱传镇、刘正荣、韩渭宾、刘浦雄、修济刚等编,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 586——590.学术书刊出版社, 北京.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7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