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

孙进忠1, 彭一民1, 赵鸿儒2, 里宏亮3

孙进忠1, 彭一民1, 赵鸿儒2, 里宏亮3. 1992: 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 地震学报, 14(1): 104-110.
引用本文: 孙进忠1, 彭一民1, 赵鸿儒2, 里宏亮3. 1992: 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 地震学报, 14(1): 104-110.

地下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的超声模拟

  • 摘要: 本文应用超声地震模型实验方法研究地下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反应.按一般的场地条件,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地下生命线工程非均匀场地,均匀场地实验模型.除进行了解释震波传播的震相分析外.还重点展开了以质点振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距离震中越近,地震地面运动的强度变化幅度及变化速率越大,从而对地下管线越不利;在软土覆盖层中,压缩波主要造成管线的径向弯曲变形.剪切波则主要引起管线的轴向伸缩变形或派生纵弯作用;当覆盖层较薄(厚度小于震波波长)时,地震地面运动强度的节律性变化,主要受基岩中震波波长的控制;地表覆盖层岩土性质,对地震地面运动强度有显著影响;不同性质的覆盖层介质对地震地面运动各分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波的传播效应使地表在不同时刻处在不同时刻处在不同的质点振动状态下,在横向突变的非均匀覆盖层条件下,不同岩土单元的的接触部位,将存在显著的振动相位差异和强度差异:由于地下管线与周围岩土层变形一致,故上述关于地震地面运动的结果,也即不同条件下地下管线的变形特点.需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地下管线的抗震措施.
  • [1] 彭一民、孙进忠、郝宪生,1987.北京凹陷地震反应的数学物理模拟.地质学报、4:308——321.

    [2] 孙进忠、赵鸿儒、彭一民,1985.全波模型的震相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352——362.

    [3] 孙进忠、赵鸿儒、彭一民,1986.全波模型的震相分析(续篇)——射线、振幅、波谱、质点振动方式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1, 638——646.

    [4]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1988.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地震学报,10, 98——109.

    [5] 土木学会编,路秉杰、曲则生、孙吉乾译,1983.地震反应分析及实例,423——430.(日).地震出版社,北京.

    [6] 赵鸿儒、唐文榜、郭铁拴,1986.超声地震模型试验技术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7] O'Rouker, M. and Wang, L. R. L. 1985.地下管道的地震反应.地震工程和上动力问题译文集,448——457.(美).Idriss, I. M.等著,谢君斐等译,地震出版社,北京.

    [1] 彭一民、孙进忠、郝宪生,1987.北京凹陷地震反应的数学物理模拟.地质学报、4:308——321.

    [2] 孙进忠、赵鸿儒、彭一民,1985.全波模型的震相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352——362.

    [3] 孙进忠、赵鸿儒、彭一民,1986.全波模型的震相分析(续篇)——射线、振幅、波谱、质点振动方式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1, 638——646.

    [4]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1988.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地震学报,10, 98——109.

    [5] 土木学会编,路秉杰、曲则生、孙吉乾译,1983.地震反应分析及实例,423——430.(日).地震出版社,北京.

    [6] 赵鸿儒、唐文榜、郭铁拴,1986.超声地震模型试验技术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7] O'Rouker, M. and Wang, L. R. L. 1985.地下管道的地震反应.地震工程和上动力问题译文集,448——457.(美).Idriss, I. M.等著,谢君斐等译,地震出版社,北京.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66
  • HTML全文浏览量:  24
  • PDF下载量:  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1-09-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