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瑛1) 李艳娥1) 李 芳2) 李广平2) 张天中1) 包淑娴1) 苏金蓉3). 2011: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地震学报, 33(1): 1-14.
引用本文: 王林瑛1) 李艳娥1) 李 芳2) 李广平2) 张天中1) 包淑娴1) 苏金蓉3). 2011: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地震学报, 33(1): 1-14.
Wang Linyingup Li Yanrsquo;eup Li Fangup Li GuangpingupZhang TianzhongBao ShuxianSu Jinrongup. 2011: Temporal variation of vP/vS, vP and vS before and after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33(1): 1-14.
Citation: Wang Linyingup Li Yanrsquo;eup Li Fangup Li GuangpingupZhang TianzhongBao ShuxianSu Jinrongup. 2011: Temporal variation of vP/vS, vP and vS before and after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33(1): 1-14.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3+1

Temporal variation of vP/vS, vP and vS before and after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境内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8级巨大地震.在其主震前后随着震源区附近应力状态的改变,地壳介质的物性是否也存在相应的异常变化过程?该问题成为汶川地震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中国地震局四川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流动数字地震台网2008年5月12日——9月30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和多地震联合测定法,根据入选的直达波Pg和Sg的震相数据,重点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及其附近地区的P波和S波视速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与波速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筛选和限定.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及其附近地区,在汶川地震前P波和S波视速度存在4年左右的明显降低过程,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恢复.在震前P波和S波的视速度明显降低的过程中,波速比的低值异常过程仅为2年多,且幅度小持续时间较短.在波速比和视速度异常发展的进程中,进入发震中短期异常快速恢复是两者的共同特征.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56
  • HTML全文浏览量:  1072
  • PDF下载量:  1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1-01-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