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顾浩鼎、曹天青,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地震学报,2, 4, 343——355, 1980,
[2] 陈运泰、林邦慧、李兴才、王妙月、夏大德、王兴辉、刘万琴、李志勇,巧家、石棉的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地球物理学报,19, 3, 206——233, 1976,
[3] 顾浩鼎、陈运泰、高祥林、赵毅,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地球物理学报,19, 4, 270——285,1976,
[4] 山川宜男,Stress field in the source region, Journal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19. 4, 347——353. 1971.
[5] 金严、赵毅、陈颗、哪家全、卓钮如,辽宁省海城地震前震震源错动方式的一个特点,地球物理学报,19, 3, 156——164, 1976,
[6] 朱传镇、傅昌洪、容珍贵、罗胜利,海城地震前后微震震源参数与介质品质因子,地球物理学报,20,3,222——231,1977,
[7] 郑治真、胡柞春、郭亚平、王荣君,海城地震的前、余震波谱变化,地球物理学报,20, 2, 125——130, 1977,
[8] 段星北、郑建中、周志群、严寿民、孙次昌,海城大地震前远震P波走时残差的变化,地球物理学报,19, 4,286——294, 1976,
[9] 陈运泰、顾浩鼎、卢造勋,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地震学报,2,1,21——31,1980,
[10] 卢造勋、方昌流、石作亭、张茂树、李润江、杨均珍,重力变化与海城地震,地球物理学报,21, 1, 1——8, 1978,
[11] 冯锐、庞庆衍、傅征祥、郑建中、孙次昌、李宝祥,海城地震前后地晨波速比的变化,地球物理学报,19, 4, 295——305, 1976,
[12] 林邦慧、陈运泰、魏富胜、李志勇,不对称双侧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海城地震的应用,地震学报,1, 2, 133——149, 1979,
[13] J. Cipar, Source processes of the Haicheng, China Earthquake from observations of P and S waves.Besll. Seism. Soc. Am., 69, 6, 1903——1916, 1979.
[14] 吴佳翼、郁曙君、何淑韵,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地球物理学报,22, 4, 415——438, 1979,[1] 顾浩鼎、曹天青,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地震学报,2, 4, 343——355, 1980,
[2] 陈运泰、林邦慧、李兴才、王妙月、夏大德、王兴辉、刘万琴、李志勇,巧家、石棉的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地球物理学报,19, 3, 206——233, 1976,
[3] 顾浩鼎、陈运泰、高祥林、赵毅,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地球物理学报,19, 4, 270——285,1976,
[4] 山川宜男,Stress field in the source region, Journal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19. 4, 347——353. 1971.
[5] 金严、赵毅、陈颗、哪家全、卓钮如,辽宁省海城地震前震震源错动方式的一个特点,地球物理学报,19, 3, 156——164, 1976,
[6] 朱传镇、傅昌洪、容珍贵、罗胜利,海城地震前后微震震源参数与介质品质因子,地球物理学报,20,3,222——231,1977,
[7] 郑治真、胡柞春、郭亚平、王荣君,海城地震的前、余震波谱变化,地球物理学报,20, 2, 125——130, 1977,
[8] 段星北、郑建中、周志群、严寿民、孙次昌,海城大地震前远震P波走时残差的变化,地球物理学报,19, 4,286——294, 1976,
[9] 陈运泰、顾浩鼎、卢造勋,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地震学报,2,1,21——31,1980,
[10] 卢造勋、方昌流、石作亭、张茂树、李润江、杨均珍,重力变化与海城地震,地球物理学报,21, 1, 1——8, 1978,
[11] 冯锐、庞庆衍、傅征祥、郑建中、孙次昌、李宝祥,海城地震前后地晨波速比的变化,地球物理学报,19, 4, 295——305, 1976,
[12] 林邦慧、陈运泰、魏富胜、李志勇,不对称双侧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海城地震的应用,地震学报,1, 2, 133——149, 1979,
[13] J. Cipar, Source processes of the Haicheng, China Earthquake from observations of P and S waves.Besll. Seism. Soc. Am., 69, 6, 1903——1916, 1979.
[14] 吴佳翼、郁曙君、何淑韵,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地球物理学报,22, 4, 415——438, 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