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周龙泉 刘杰 张晓东

周龙泉 刘杰 张晓东. 2007: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地震学报, 29(1): 12-20.
引用本文: 周龙泉 刘杰 张晓东. 2007: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地震学报, 29(1): 12-20.
Zhou LongquanLiu JieZhang Xiaodong(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36; China);loans.com sh advance salucashadv. 2007: EVOLUTION OF 3D VELOCITY STRUCTURE BEFORE DAYAO M6.2 AND M6.1 EARTHQUAKES IN 2003.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9(1): 12-20.
Citation: Zhou LongquanLiu JieZhang Xiaodong(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36; China);loans.com sh advance salucashadv. 2007: EVOLUTION OF 3D VELOCITY STRUCTURE BEFORE DAYAO M6.2 AND M6.1 EARTHQUAKES IN 2003.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9(1): 12-20.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 摘要: 尝试在年度尺度上对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以确定2003年大姚地震前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演化,并对其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探讨.检测板分辨试验显示,在年度尺度上,大姚附近区域15km深度上节点解的分辨率在0.6左右;误差分析显示,在震源附近的误差(约0.02km/s)远小于速度变化的幅度(约0.15km/s).研究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形成一条北北西向的高、低波速交界带,其走向与两次大姚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走向以及通过余震精定位确定的断层走向基本吻合,且震源位于交界带的高波速一侧.此外,大姚地震震后在震源下方形成一低速体.本文得到的大姚地震前的波速结构演化可为探讨其孕震、发震条件提供约束.
  • 期刊类型引用(10)

    1. 韩建平,柴文阳,石岩,刘云帅.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简支梁桥地震响应与损伤分析. 地震工程学报. 2025(02): 251-262+280 . 百度学术
    2. 林燕枝,陈宗燕,邹赐,付青,许莉. 形状记忆合金-铅芯橡胶支座对简支梁桥抗震韧性的影响.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02): 201-209 . 百度学术
    3. 石岩,张智超,秦洪果,裴银海.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下桥梁排架墩基于保险丝的损伤控制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4(01): 223-237 . 百度学术
    4. 张尚荣,何佳蔓,唐响,熊洋.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和脉冲特征的统计分析. 地震学报. 2024(06): 1051-1062 . 本站查看
    5. 张钦,刘子心,刘章军. 考虑脉冲参数随机性的近断层地震动降维建模. 震灾防御技术. 2023(03): 471-482 . 百度学术
    6. 王东升,陈笑宇,张锐,国巍.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研究. 地震学报. 2022(05): 824-844 . 本站查看
    7. 赵晓芬,温增平.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相关问题研究. 地震学报. 2022(05): 765-782 . 本站查看
    8. 李华聪,钟菊芳. 最强脉冲方向分量的周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地震研究. 2021(01): 96-104 . 百度学术
    9. 李华聪,钟菊芳. 垂直和平行于断层方向的脉冲参数特性分析. 地震工程学报. 2021(02): 331-344 . 百度学术
    10. 陈笑宇,王东升,付建宇,国巍. 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研究综述. 工程力学. 2021(08): 1-14+5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60
  • HTML全文浏览量:  154
  • PDF下载量:  75
  • 被引次数: 21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08-06-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