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理论及实验研究显示,震源区的位置和最大震级不仅可能与构造和历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应力状态包括其方向、大小、增加速率、集中位置等以及岩体自身性质,包括其强度、杨氏模量、应变大小及增长速率、裂缝(断层)大小和数量等有关,同时与作用方式有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探讨了利用应变能积累确定强震位置和震级的方法:首先对利用形变空间特征变化判断强震震源区位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接着着重提出估算应变能的初步方法:一是由地表裂缝最大错距和裂缝(断层)长度比估算地震释放能量;二是由新构造运动分区块体体积、年平均应变速率及杨氏模量估算块体应变能积累;进而依据能量估算地震震级;最后以实例论述了应变能积累过程及特点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
-
-
期刊类型引用(5)
1. 曹建玲,王辉,刘晓霞,张晶,石耀霖. 川滇主要断裂带应力应变积累速率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初步结果. 地球物理学报. 2024(05): 1839-1852 . 百度学术
2. 文丽敏,石宝文,许峻,李建有,樊俊屹,许昭永,杨润海. 用活动块体应变能预测研究强震活动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地震研究. 2016(03): 365-375+526 . 百度学术
3. 许昭永,文丽敏,石宝文,许峻,樊俊屹,李正媛,苏有锦. 川滇菱形地块的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和强震预测. 地震学报. 2015(05): 774-786 . 本站查看
4. 陈立军,许峻,陈晓逢,邵磊,吴霞,许昭永. 用块体应变能预测强震位置与震级的研究. 地震研究. 2015(01): 105-113 . 百度学术
5. 朱良玉,王庆良,蒋锋云. 川滇地区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及其构造运动分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05): 25-2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31
- HTML全文浏览量: 635
- PDF下载量: 140
- 被引次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