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及其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
摘要: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931 1990年1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了区内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应力场有明显的分区特点,主压应力 P 轴方位有3个优势方向,北东(0——10),(30——50),北西(10——20),说明区内不是单一的近南北分布的压应力;(2)P 轴仰角平缓,说明区内现代构造应力场是以水平挤压为主.区内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印度板块北移并同亚欧板块碰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塔里木、准噶尔块体的挤压作用有关.
-
-
[1] 柏美祥、戈澎谟、胡军、郑福涴、胡方秋、范方琴、谷建中,1987.阿尔金断层地震活动特征.中国地震.3. 77——82.
[2] 冯先房.1985.论新疆地震地质特征.地震地质,7. 2. 35——43.
[3] 玛先岳、栾超群、李军、张勇,1988.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地震地质,10,2,39——45.
[4] 李钦祖,靳雅敏、于新昌,1983.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与地壳应力场.地震学报.4. 55——61.
[5] 柬沛溢、林邦佐,1983.喀喇兄仑地区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地球物理学报,26. 446——457.
[6] 王六桥、李善因,1983.新疆地震的震源机制与板块构造.科学通报,28. 810——813.
[7]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1989.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32, 636——64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伏地震局,1985.富蕴地震断裂带,169——177.地震出版社,北京.
[9] 邸家全、时振梁、汪素云、环交林,1979.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力场的区域特征.地震学报,1,9——23.[1] 柏美祥、戈澎谟、胡军、郑福涴、胡方秋、范方琴、谷建中,1987.阿尔金断层地震活动特征.中国地震.3. 77——82.
[2] 冯先房.1985.论新疆地震地质特征.地震地质,7. 2. 35——43.
[3] 玛先岳、栾超群、李军、张勇,1988.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地震地质,10,2,39——45.
[4] 李钦祖,靳雅敏、于新昌,1983.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与地壳应力场.地震学报.4. 55——61.
[5] 柬沛溢、林邦佐,1983.喀喇兄仑地区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地球物理学报,26. 446——457.
[6] 王六桥、李善因,1983.新疆地震的震源机制与板块构造.科学通报,28. 810——813.
[7]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1989.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32, 636——64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伏地震局,1985.富蕴地震断裂带,169——177.地震出版社,北京.
[9] 邸家全、时振梁、汪素云、环交林,1979.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力场的区域特征.地震学报,1,9——23. -
期刊类型引用(45)
1. 李皎皎,张永军,何怡原,李逸川,李诗珺,陈瑶. 基于航磁与小震精定位结果研究断裂构造特征——以攀西地区为例. 物探与化探. 2025(01): 206-214 . 百度学术
2. 许永强,雷建设. 大同火山群及邻区中小地震重定位. 地震地质. 2024(02): 336-356 . 百度学术
3. 董春丽,张广伟,李欣蔚,王跃杰,丁大业,宫卓宏. 基于震源机制和地震定位研究2022年山西古交M_L4.1地震的发震构造. 地震地质. 2024(02): 414-432 . 百度学术
4. Jinxin Hou,Yunpeng Zhang,Liwei Wang,Zhirong Zhao. Earthquake relocation using a 3D velocity model and implications on seismogenic fault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2024(02): 55-64 . 必应学术
5. 李佺洪,万永革. 采用模糊聚类算法确定2021年玛多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 地球科学. 2024(09): 3363-3376 . 百度学术
6. 董春丽,王霞,李玉铰,梁永烨,丁大业,李云. 山西襄垣-潞城M_L2.8有感震动事件类型判别. 华北地震科学. 2023(03): 80-90 . 百度学术
7. 刘亢,杨婷,李红光,房立华,宋键. 小地震精定位与层析成像揭示的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特征. 地震地质. 2023(06): 1328-1348 . 百度学术
8. 李玉丽,李启雷. 2021年西藏比如M_S6.1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分析. 地震研究. 2022(01): 54-65 . 百度学术
9. 张丽娟,万永革,王福昌,靳志同,崔华伟. 采用模糊聚类算法确定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 地震地质. 2022(06): 1634-1647 . 百度学术
10. 钟世军,王治国,司政亚,孙海霞,岳晓媛,武敏捷. 北京地区小震精定位结果初步探讨. 中国地震. 2022(03): 513-525 . 百度学术
11. 潘黎黎,凌铭,李细光. 广西苍梧贺街-夏郢断裂遥感影像和小震分布. 华北地震科学. 2021(01): 32-41 . 百度学术
12. 徐志国,梁姗姗,郭铁龙,史健宇,李旭茂.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震源参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03): 25-33 . 百度学术
13. 陈晓,凌铭,邵金全,王欲成,彭爽. 河池-宜州-柳城断裂带小震精定位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冶金管理. 2021(23): 25-26 . 百度学术
14. 梁姗姗,邹立晔,赵博,刘敬光,刘艳琼,姬运达,李旭茂,翟璐媛. 中国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初步分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06): 68-75 . 百度学术
15. 赵红坤,王万丽,周晓成,石宏宇,孙玉涛,刘永梅. 山西地震带北段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不同深度CO_2和Rn气体通量的差异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2): 113-122 . 百度学术
16. 陈瑛,梁晓峰,闫宏芳,姜明明,艾印双. 郯庐断裂渤海湾北段地震活动及其指示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7): 2566-2578 . 百度学术
17. 李炎臻,李红谊,张力方,黄雅芬,刘敏,葛慧颖,吕悦军. 基于模板匹配定位法的江苏盐城附近微震检测和构造分析. 中国地震. 2020(03): 581-593 . 百度学术
18. 葛慧颖,李红谊,黄雅芬,王同利,刘敏,李炎臻. 波形模板匹配定位方法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震灾防御技术. 2020(04): 788-801 . 百度学术
19. 谢张迪,韩竹军. 2014年云南景谷M_S6.6地震发震断层及其动力学参数. 地震地质. 2019(04): 887-912 . 百度学术
20. 杨宇,雷建设,张广伟,梁姗姗,孙长青,米琦,鲁明文,杜沫霏,张冰,田凡凡,何静,王健,吴宝峰,马晨,刘泽民. 前郭M_S5.8和松原M_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1): 4259-4278 . 百度学术
21. 段虎荣,闫全超,李闰,陈胜雷. 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网格搜索方法反演断层面倾角. 地震学报. 2019(05): 585-599+680 . 本站查看
22. 曲中党,张训华,贺日政,吴志强,张洪双,吴蔚. 华北盆地边缘及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孕育机制.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3): 957-968 . 百度学术
23. 谢卓娟,吕悦军,方怡,史丙新. 京津冀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关系. 地震. 2017(03): 72-83 . 百度学术
24. 陈成沟,邢成起,胡乐银,武敏捷,岳晓媛. 北京及其邻区小震重定位与活动构造分析. 地震. 2017(03): 84-94 . 百度学术
25. 梁姗姗,徐志国,杜广宝,刘敬光,张广伟.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 6.6地震序列精定位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2): 12-16 . 百度学术
26. 蔡玲玲,李冬圣,孟立朋,常亮,温超,王宁. 京西北地区地震重定位分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3): 47-52 . 百度学术
27. 王喜龙,李营,杜建国,陈志,周晓成,李新艳,崔月菊,王海燕,张志宏. 首都圈地区土壤气Rn, Hg, CO_2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地震学报. 2017(01): 85-101+155 . 本站查看
28. 陈佳维,崔效锋,胡幸平. 唐山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及其构造特征. 华北地震科学. 2017(01): 1-9 . 百度学术
29. 张洪艳,马铭志,刘轶男,卢燕红,陈聪. 吉林前郭地区一维P波速度模型研究. 防灾减灾学报. 2016(03): 19-24 . 百度学术
30.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张广伟.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热结构关系研究. 地震学报. 2016(04): 618-631+658 . 本站查看
31. 郑培玲,邢康,王明亮,贾漯昭,何重阳,高家乙. 河南范县及邻区地震精定位及震源机制解分析. 中国地震. 2016(04): 710-717 . 百度学术
32. 魏红梅,王同军. 重庆及邻区地震精定位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1): 55-59 . 百度学术
33. 孙晴,李守勇.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濮阳地区应力场. 华北地震科学. 2015(04): 14-19 . 百度学术
34. 张洪艳,张广伟,王晓山,盛俭,卢燕红,张宇. 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中国地震. 2015(03): 518-528 . 百度学术
35. 陈筱青,于湘伟. 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02): 243-251+280 . 百度学术
36. 魏红梅,许顺洪. 基于Matlab的震中及深度分布绘制软件编制. 防灾减灾学报. 2014(04): 62-65 . 百度学术
37. 蔡妍,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黄静. 鄂尔多斯东缘地震重定位及拉张盆地过渡区的地震分布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4): 1079-1090 . 百度学术
38. 魏红梅,黄世源,许顺洪. 基于Matlab的震中分布图绘制软件应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3): 299-302 . 百度学术
39. Jianshe Lei,Guangwei Zhang,Furen Xie.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mainshock, and its aftershock sequence: tectonic implications. Earthquake Science. 2014(01): 15-25 . 必应学术
40. 王福昌,万永革,钱小仕,张丽娟,张梅东. 由地震分布丛集性给出断层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522-530 . 百度学术
41. 张广伟,雷建设. 四川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1764-1771 . 百度学术
42. 汪锐,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卢君,张劲松,毛星. 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在北京西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地学前缘. 2013(04): 115-124 . 百度学术
43. 胡幸平,崔效锋. 华北地区中部地震精定位与构造应力场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13(04): 351-360 . 百度学术
44. 王福昌,靳志同,钱小仕,任晴晴,霍振香. 由余震分布确定大地震子断层及其参数的模糊聚类方法. 地震学报. 2012(06): 793-803+879 . 本站查看
45. Relocation of the 10 March 2011 Yingjiang, China,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Earthquake Science. 2012(01): 103-110 . 必应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94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 PDF下载量: 63
- 被引次数: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