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郑文衡 王 乘 陈湘鹏

郑文衡 王 乘 陈湘鹏. 2001: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地震学报, 23(4): 370-379.
引用本文: 郑文衡 王 乘 陈湘鹏. 2001: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地震学报, 23(4): 370-379.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 摘要: 运用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较长时段上的量值较小的变化载荷,在一定的构造条件或边界条件下有可能累积成一个时间短、量值高的脉冲.这一过程在物理上表现为先头发出的波与后继发出的波发生了多次叠加或干涉.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对孕震以及发震的机理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就华北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动态响应的仿真结果,进一步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期刊类型引用(13)

    1. 刘德民,张昌生,陆婉玲,韦梅华,祁焱雅,刘菲,赵悦,姜淮. 汾渭地堑中、深层地热资源富集背景与形成机制. 地学前缘. 2025(01): 367-379 . 百度学术
    2. 冯锐. 明·华北挑战更严峻——漫步地震五千年(13). 地震科学进展. 2025(02): 108-124 . 百度学术
    3. 马玮宇,易丽,王多君,张瑞鑫,韩珂楠,张瑞,魏靓,薛攀明,唐学武. 高温高压下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热物理性质研究及其对岩石圈热结构的约束. 地球物理学报. 2025(02): 609-622 . 百度学术
    4. 宋晓燕,雷建设. 2013年内蒙古通辽M_S5.3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地球物理学报. 2022(10): 3912-3929 . 百度学术
    5. 李启雷,李玉丽,屠泓为,刘文邦. 丁青地区地震重定位、震源机制及其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地震地质. 2021(01): 209-231 . 百度学术
    6. 文丽敏,康国发,白春华,高国明. 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壳磁异常与强震活动关系研究(英文). Applied Geophysics. 2021(03): 408-419+434 . 百度学术
    7. 徐旭,徐锦承,张伟.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及余震定位研究. 中国地震. 2020(02): 324-332 . 百度学术
    8. 徐志国,梁姗姗,邹立晔,刘敬光.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主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 地震地质. 2019(01): 44-57 . 百度学术
    9. 刘敬光,黄志斌,梁姗姗. 2019年北京海淀M2.9和怀柔M3.0地震震源参数测定.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9): 2-6 . 百度学术
    10. 杨宇,雷建设,张广伟,梁姗姗,孙长青,米琦,鲁明文,杜沫霏,张冰,田凡凡,何静,王健,吴宝峰,马晨,刘泽民. 前郭M_S5.8和松原M_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1): 4259-4278 . 百度学术
    11. 梁姗姗,雷建设,徐志国,徐锡伟,邹立晔,刘敬光,陈宏峰.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强震的余震重定位及主震震源机制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2163-2175 . 百度学术
    12. 王健,张广伟,李春峰,梁姗姗.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1840-1852 . 百度学术
    13. 梁姗姗,徐志国,杜广宝,刘敬光,张广伟.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 6.6地震序列精定位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2): 12-1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9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120
  • 被引次数: 21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08-12-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