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1
近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
傅瑀, 张宏志, 颉俊英, 胡珍
1987, 9(1): 52-64.
2
云南武定M6.5地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与余震活动的关系
虎雄林1, 2)吴小平1)杨润海2) 付 虹2)胡家富1)黄 雍2)
2008, 30(1): 26-35.
3
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吴 晶1, 2)高 原1, 2)陈运泰1)
2008, 30(1): 1-11.
4
临潼-长安断裂带的几何结构及形成机理
师亚芹冯希杰 戴王强 李晓妮 任 隽 种 瑾
2008, 30(2): 152-164.
5
用频率域台阵技术推测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破裂时间与几何特征
张红霞1)许力生1)陈运泰1)李春来1)K.Stammler2)
2008, 30(1): 12-25.
6
北京台磁暴出现频次及△Z/△H的初步分析/
詹志佳, 高金田, 任熙宪
1988, 10(1): 58-65.
7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李志雄1)雷建设2), 赵大鹏3)武巴特尔4)沈繁銮1)丘学林5)
2008, 30(5): 441-448.
8
地震预警震级确定方法研究
金星1, 2) 张红才1, 2) 李军1) 韦永祥1) 马强2)
2012, 34(5): 593-610.
9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东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地震参数讨论a
聂宗笙1) 吴卫民2) 马保起1)
2010, 32(1): 94-107.
10
中国大陆及邻区板内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及动力机制探讨
刘 鎏1, 2)魏东平1, 2)
2012, 34(6): 727-740.
11
用小波方法系统检验强震“前驱波”
周龙寿 邱泽华 唐磊 阚宝祥
2009, 31(1): 1-12.
12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王林瑛1) 李艳娥1) 李 芳2) 李广平2) 张天中1) 包淑娴1) 苏金蓉3)
2011, 33(1): 1-14.
13
小波包分解树结点与信号子空间频带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
曾宪伟1,2)赵卫明1)盛菊琴1)
2008, 30(1): 90-96.
14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万永革1, 2) 沈正康3)盛书中1)徐晓枫4)
2009, 31(2): 128-139.
15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
吕作勇 吴建平
2010, 32(1): 1-11.
16
2010年墨西哥Baja MW7.2地震与中国玉树MW6.9地震强地震动特征的对比研究
孟令媛 史保平
2012, 34(1): 1-19.
17
层状介质中有限震源引起的地面运动的计算对点源情形的拓展
邸海滨 许力生
2012, 34(4): 425-438.
18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地壳结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张先康 杨卓欣 徐朝繁 潘纪顺 刘 志 王夫运 嘉世旭 赵金仁 张成科 孙国伟
2007, 29(6): 592-604.
19
用GPS数据反演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c
崔笃信 王庆良 胡亚轩 王文萍 朱桂芝
2009, 31(5): 516-525.
20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张致伟1, 2) 程万正2) 阮祥2) 吴朋2)
2009, 31(2): 117-127.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