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地震地下工程震害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SEISMIC INTENSITY 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地下工程内部宏观现象的调查分析, 指出高烈度区地下工程震害是随深度增加而呈指数曲线迅速衰减的, 约到500米深处呈一常数.极震区地下平面烈度, 受发震构造控制, 向两侧衰减迅速, 超过同位置地面烈度的衰减速度.Abstract: Based on results of underground observations (in coal mines) 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magnitude 7.8, it can be seen that beneath zones of higher seismic intensity of the area destructions attenuate rapidly with depths exponetially, becoming nearly constant at about 500 m below the surface.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in the horizental plane underground is controlled by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faults. 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es much more rapidly on both sides of a fault than on the surface vertically above.
-
-
[1] 谢毓寿, 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地球物理学报, 6, 1, 1957.
[2] 冈本舜三, 耐震工学, 才ーム社, 1971.
[3] 地震工程概论编写组, 地震工程概论, 科学出版社, 1977.
[4] 王景明, 河北某煤矿井田深部煤层中构造裂隙特征的研究, 地质力学论丛, 第3号, 科学出版社, 1976.
[5] 时振梁等, 建筑物的破坏和断层附近的地面运动, 地球物理学报, 21, 3, 1978.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何瑾,王乐添,侯瑞彬. 日本浅壳与上地幔地震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2024(03): 83-93 . 百度学术
2. 石运东,王宇辰,王旋,丁阳,李忠献. 基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三维隔震结构摇摆性能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 2023(02): 400-409 . 百度学术
3. 刘平,徐政伟,罗奇峰. 我国大陆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进展. 地震学报. 2022(05): 797-809 . 本站查看
4. 孙治国,王严信,王东升,管璐.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下双层桥梁排架墩抗震性能分析.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2(06): 1494-1504 . 百度学术
5. 陈笑宇,王东升,付建宇,国巍. 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研究综述. 工程力学. 2021(08): 1-14+54 . 百度学术
6. 徐亚洲,田晓航,张慧,于军琪.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风机塔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0(01): 57-66 . 百度学术
7.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谢志南. 南北地震带川滇甘陕地区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统计分析. 地震学报. 2019(03): 391-398+411 . 本站查看
8. 周伟. 竖向地震作用对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建筑结构. 2018(S1): 306-310 . 百度学术
9. 贾俊峰,杜修力,韩强.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1): 1-12 . 百度学术
10. 韩建平,周伟. 汶川地震竖向地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工程力学. 2012(12): 211-219 . 百度学术
11. 贾俊峰,欧进萍,刘明,张喆.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01): 29-34+53 . 百度学术
12. 陈东明,杨德健. 汶川地震中板式楼梯的破坏分析及抗震措施.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11(02): 100-10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 PDF下载量: 51
- 被引次数: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