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顾申宜 张慧 解晓静 刘阳 叶向顶

顾申宜 张慧 解晓静 刘阳 叶向顶. 2012: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地震学报, 34(5): 716-724.
引用本文: 顾申宜 张慧 解晓静 刘阳 叶向顶. 2012: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地震学报, 34(5): 716-724.
Gu Shenyi Zhang Hui Xie Xiaojing Liu Yang Ye Xiangdingayloanc. 2012: Analysis on features of well water response in Hainan Province to tropical cyclones.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34(5): 716-724.
Citation: Gu Shenyi Zhang Hui Xie Xiaojing Liu Yang Ye Xiangdingayloanc. 2012: Analysis on features of well water response in Hainan Province to tropical cyclones.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34(5): 716-724.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641

Analysis on features of well water response in Hainan Province to tropical cyclones

  • 摘要: 2001——2010年, 海南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记录到多次热带气旋引起的井水位抖动现象.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强热带气旋ldquo;天鹅rdquo;和2005年9月27日台风ldquo;达维rdquo;为例, 系统地研究了这两次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经过高通滤波, 水位抖动变化图像更加明显;通过频谱分析,得知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周期为100——101 min;井水位抖动的起始时间、 幅度最大值的时间与热带气旋通过海南岛陆的时间一致, 且与热带气旋的结构特点、发展和运动过程密切相关,与井孔自身的井-含水层系统对微动态信息响应的能力也有关系.分析认为,气压振荡式升降变化和摩擦是热带气旋引起水位抖动的原因.
    Abstract: Well water vibration phenomena caused by tropical cyclones were recorded by Hainan underground fluid observatory from 2001 to 2010. Taking strong tropical cyclone Swan on July 21, 2003, and typhoon Damrey on September 27, 2005, as exampl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eatures of water vibration caused by the above two tropical cycl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vibration variation image is more obvious through high-pass filtering, the water vibration period caused by tropical cyclones is 1mdash;10 min according to spectrum analysis, the starting time and amplitude peak time of well water vibr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of tropical cyclone passing Hainan Island,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progress and movement process of tropical cyclones,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capability of well aquifer system to micro-dynamic message. Analysis shows that atmospheric pressure fluctuation and friction enabletropical cyclones to caus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2004.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62(5):541——54.

    金星, 康兰池. 2007. 利用宽频带速度记录的频域特征研究台风[J]. 自然灾害学报, 16(4): 27——35.

    罗哲贤, 陈联寿. 2003. 地形对涡旋Rossby波影响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 13(4): 372——377.

    汪成民,车用太,万迪堃,董守玉.1988.地下水微动态研究[M].北京: 地震出版社: 27——34.

    王梅, 季爱东,郑建常. 2009. 台风引起的重力扰动现象[J]. 地震学报, 31(6): 641——649.

    徐祥德, 张胜军, 陈联寿, 魏凤英. 2004. 台风涡旋螺旋波及其波列传播动力学特征: 诊断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47(1): 33——41.

    张淑亮,李冬梅,范雪芳. 2005. 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的分析[J]. 地震,25(3):69——77.

    张雁滨,蒋骏,李胜乐, 杨辉, 陈德璁.2010.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波[J]. 地球物理学报, 53(2):335——341.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2004.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62(5):541——54.

    金星, 康兰池. 2007. 利用宽频带速度记录的频域特征研究台风[J]. 自然灾害学报, 16(4): 27——35.

    罗哲贤, 陈联寿. 2003. 地形对涡旋Rossby波影响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 13(4): 372——377.

    汪成民,车用太,万迪堃,董守玉.1988.地下水微动态研究[M].北京: 地震出版社: 27——34.

    王梅, 季爱东,郑建常. 2009. 台风引起的重力扰动现象[J]. 地震学报, 31(6): 641——649.

    徐祥德, 张胜军, 陈联寿, 魏凤英. 2004. 台风涡旋螺旋波及其波列传播动力学特征: 诊断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47(1): 33——41.

    张淑亮,李冬梅,范雪芳. 2005. 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的分析[J]. 地震,25(3):69——77.

    张雁滨,蒋骏,李胜乐, 杨辉, 陈德璁.2010.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波[J]. 地球物理学报, 53(2):335——341.

  • 期刊类型引用(29)

    1. 徐泰然,杨志高,陈经纶. 利用地震台阵识别中深源远震sP和pP震相确定震源深度. 中国地震. 2023(03): 556-569 . 百度学术
    2. 倪红玉,谭毅培,邓莉,汪小厉,鲍子文,方震,洪德全. 2014年金寨M_L3.9震群序列遗漏地震检测及发震构造分析. 中国地震. 2021(02): 379-389 . 百度学术
    3. 刘曰武,高大鹏,李奇,万义钊,段文杰,曾霞光,李明耀,苏业旺,范永波,李世海,鲁晓兵,周东,陈伟民,傅一钦,姜春晖,侯绍继,潘利生,魏小林,胡志明,端祥刚,高树生,沈瑞,常进,李晓雁,柳占立,魏宇杰,郑哲敏. 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 力学进展. 2019(00): 1-236 . 百度学术
    4. 林鑫,王向腾,赵连锋,姚振兴. 核试验监测的地震学研究综述.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1): 4047-4066 . 百度学术
    5. 李海兵,许志琴,马胜利,赵俊猛. 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进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1653-1665 . 百度学术
    6. 许志琴,吴忠良,李海兵,李丽. 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1666-1679 . 百度学术
    7. 于子叶,储日升,盛敏汉. 深度神经网络拾取地震P和S波到时.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2): 4873-4886 . 百度学术
    8. 孙印,潘素珍,刘明军.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 中国地震. 2018(04): 606-620 . 百度学术
    9. 刘翰林,吴庆举.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3): 1000-1007 . 百度学术
    10. 孔韩东,边银菊,刘瑞丰,王婷婷. 地震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4): 81-92 . 百度学术
    11. 李丹宁,高洋,朱慧宇,秦敏,张会苑,徐彦. 2014年云南景谷M_S 6.6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地震研究. 2017(03): 465-473 . 百度学术
    12. 陈佳维,崔效锋,胡幸平. 唐山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及其构造特征. 华北地震科学. 2017(01): 1-9 . 百度学术
    13. 董非非,邓辉,胡睿,李正. 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12): 1047-1051 . 百度学术
    14. 罗丽,吕坚,曾文敬,汤兰荣. 江西九江-瑞昌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和发震构造再研究. 地震地质. 2016(02): 342-351 . 百度学术
    15. 黄浩,胡玉,谢华宏. 青海兴海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研究. 高原地震. 2016(01): 25-30 . 百度学术
    16. 徐甫坤,刘自凤,张竹琪,李静,刘丽芳,苏有锦. 2014年云南景谷M_s6.6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特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10): 1741-1754 . 百度学术
    17. 郑晨,丁志峰,周晓峰,叶庆东,吕苗苗.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 地震学报. 2015(02): 299-311+370 . 本站查看
    18. 王光明,朱良保,苏有锦,王清东.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精确定位. 地震学报. 2015(05): 733-746+885 . 本站查看
    19. 徐甫坤,张彦琪,苏有锦. 2014年云南盈江M_S6.1地震前后序列分布差异研究. 地震研究. 2015(04): 525-534 . 百度学术
    20. 徐甫坤,邓存华,杨艳珠,钱文品. 温度对洞体应变观测的影响及排除方法研究. 地震. 2014(04): 127-135 . 百度学术
    21. 孙茁,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430-440 . 百度学术
    22. 张盛峰,吴忠良,房立华. 双差(DD)定位地震目录能用于地震序列的统计地震学参数计算吗?——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b值的空间分布. 地震地质. 2014(04): 1244-1259 . 百度学术
    23. 叶庆东,周晓峰,丁志峰,周乐.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深钻井孔附近微震观测问题及微震数据转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3): 218-223 . 百度学术
    24. 徐甫坤,李静,苏有锦.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地震研究. 2014(04): 515-522 . 百度学术
    25. 王福昌,万永革,钱小仕,张丽娟,张梅东. 由地震分布丛集性给出断层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522-530 . 百度学术
    26.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 芦山M_S7.0地震究竟发生在哪里?.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2982-2993 . 百度学术
    27. 张永久,谢蓉华,张致伟,胡先明. 瀑布沟水库区域小震重新定位与地震性质研究. 地震地质. 2013(01): 113-124 . 百度学术
    28. 吕坚,王晓山,苗春兰,苏金蓉,靳玉科. 汶川余震序列北川以北段的震源分布特性与破裂复杂性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5): 17-21+26 . 百度学术
    29. 王福昌,靳志同,钱小仕,任晴晴,霍振香. 由余震分布确定大地震子断层及其参数的模糊聚类方法. 地震学报. 2012(06): 793-803+879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1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459
  • PDF下载量:  129
  • 被引次数: 43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2-08-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