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波振幅比的物理意义及其可能应用

张天中马云生黄蓉良

张天中马云生黄蓉良. 1998: 尾波振幅比的物理意义及其可能应用. 地震学报, 20(4): 381-387.
引用本文: 张天中马云生黄蓉良. 1998: 尾波振幅比的物理意义及其可能应用. 地震学报, 20(4): 381-387.

尾波振幅比的物理意义及其可能应用

  • 摘要: 通过能量比讨论了尾波振幅比的物理意义.使用北京遥测台网1989和1990两年110次地震的486条数字化地震资料,测定了尾波振幅比和能量比;并由分频的能量比估算了北京地区的尾波Q值和平均自由程,进而试求了吸收品质因子Qi和散射品质因子Qs,得到北京地区地震波的衰减主要由于吸收所造成;给出了昌黎台的振幅比和能量比随时间的变化,其中有一些较大地偏离平均值的变化,这是否是孕震过程的反映,还有待于对更长时间的资料和更多震例的研究.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25
  • PDF下载量:  8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1-04-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