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胥广银 高孟潭

胥广银 高孟潭. 2007: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地震学报, 29(3): 275-285.
引用本文: 胥广银 高孟潭. 2007: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地震学报, 29(3): 275-285.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 摘要: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 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 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 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 ②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5
  • HTML全文浏览量:  626
  • PDF下载量:  10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08-06-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