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耿马地震的成因机制

俞维贤, 周瑞琦, 侯学英, 周光全

俞维贤, 周瑞琦, 侯学英, 周光全. 1994: 澜沧-耿马地震的成因机制. 地震学报, 16(2): 160-166.
引用本文: 俞维贤, 周瑞琦, 侯学英, 周光全. 1994: 澜沧-耿马地震的成因机制. 地震学报, 16(2): 160-166.

澜沧-耿马地震的成因机制

  • 摘要: 介绍并分析了澜沧7.6和耿马7.2级地震极震区所出现的典型震害及其形成机制。结合震区构造特征, 分析了两次地震的构造运动差异:澜沧7.6级地震以木戛断裂的强烈水平错动为特征;耿马7.2级地震则以汗母坝断层的垂直运动为特征。木戛断裂与汗母坝断裂错动形式的明显差异, 可能与耿马7.2级地震震源区主压应力轴方向的局部调整偏转有关;澜沧7.6级地震对耿马7.2级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
  • [1] 俞维贤、侯学英、周瑞琦、柴天俊、谷一山, 1991.澜沧——耿马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地震研究, 14, 3, 203——219.

    [2] 俞维贤、柴天俊、侯学英, 1991.澜沧7. 6级地震形变带.地震地质, 13, 343——352.

    [3] 那向谦、石成纲、周锡元、刘志刚、刘家骏、潘凯云, 1991.澜沧——耿马地震中建筑与结构震害特征, 108——127.科学出版社, 北京.

    [4] 击瑞琦、谷一山、俞维贤, 1990.耿马7. 2级地震某些震害现象及其解释.地震研究, 13, 902——410.

    [5] 王绍晋、于利民、李钦祖, 1991.利用P, S振幅比资料测定澜沧——耿马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地震研究, 14, 3, 195——202.

    [6] 云南省地震局, 1988.云南省地震资料汇编, 358——363.地震出版社, 北京.

    [1] 俞维贤、侯学英、周瑞琦、柴天俊、谷一山, 1991.澜沧——耿马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地震研究, 14, 3, 203——219.

    [2] 俞维贤、柴天俊、侯学英, 1991.澜沧7. 6级地震形变带.地震地质, 13, 343——352.

    [3] 那向谦、石成纲、周锡元、刘志刚、刘家骏、潘凯云, 1991.澜沧——耿马地震中建筑与结构震害特征, 108——127.科学出版社, 北京.

    [4] 击瑞琦、谷一山、俞维贤, 1990.耿马7. 2级地震某些震害现象及其解释.地震研究, 13, 902——410.

    [5] 王绍晋、于利民、李钦祖, 1991.利用P, S振幅比资料测定澜沧——耿马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地震研究, 14, 3, 195——202.

    [6] 云南省地震局, 1988.云南省地震资料汇编, 358——363.地震出版社, 北京.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27
  • HTML全文浏览量:  34
  • PDF下载量:  1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1-09-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