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
摘要: 利用多重分形维数谱估计的Hill方法,讨论了新西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震源分布、震中分布以及时间间隔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浅源地震的震中分布和震源分布在给定不同的起始震级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丛集特征;对于中、深源地震这种特征不甚明显.而地震活动时间间隔分布则无论对于浅源和中、深源地震均呈单重分形的性质,但具有分形性质的尺度范围有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浅源地震与中、深源地震的活动特征显著不同.
-
-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刘池洋,黄雷,赵红格,王建强,杨丽华,席晓东,彭恒. 大陆横向转换构造及其地质作用. 地质学报. 2024(12): 3455-3477 . 百度学术
2. 何金,许鑫,吴彪,刘晓磊,杨东辉,路彤. 汶川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主要断层面的影响. 地震科学进展. 2022(03): 97-115 . 百度学术
3. 杨宜海,张雪梅,花茜,苏利娜,丰成君,邱玉荣,梁春涛,苏金蓉,古云鹤,金昭娣,张媛媛,关昕. 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来自密集震源机制解的约束. 地球物理学报. 2021(04): 1181-1205 . 百度学术
4. 苏小芸,陈丽君,王文才,季婉婧,李通,周卫东. 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5): 1104-1110+1140 . 百度学术
5. 李振月,万永革,盛书中. 米亚罗断裂活动与汶川地震序列活动的关系. 地震地质. 2019(01): 72-83 . 百度学术
6. 杨帆,盛书中,万永革,王晓山,刘兆才,李瑶. 网格内不满足均匀性假设对应力场反演结果的影响——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研究为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2): 479-488 . 百度学术
7. 江敏,陈九辉,Yasuto Kuwahara,Reiken Matsushita.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应力场时空演化. 地震地质. 2018(02): 310-322 . 百度学术
8. 丰成君,戚帮申,张鹏,孙东生,孟静,牛琳琳,王苗苗,谭成轩,陈群策. 汶川Ms8.0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及其构造意义.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4): 439-451 . 百度学术
9. 钟菊芳,吴海波. 多断层破裂下单双峰地震动参数对比分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8(01): 193-202 . 百度学术
10. 万永魁,刘峡,沈军,王雷,李妍.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及其周缘断裂形变运动与应力累积的数值模拟. 地震地质. 2017(04): 853-869 . 百度学术
11. 杨雅琼,王晓山,万永革,盛书中,陈婷. 由震源机制解推断唐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的分段特征. 地震学报. 2016(04): 632-643+658 . 本站查看
12. 冯梅,张纪中,安美建. 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变化. 地震地质. 2013(04): 701-72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03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104
- 被引次数: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