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程的燕尾型突变模型
-
摘要: 考虑断层介质的损伤弱化和水致弱化效应, 提出一个断层地震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将远场位移、渗水量和刚度比作为控制参数, 得到一个燕尾型的地震突变模型。用这个模型研究了渗水、远场位移和刚度比等因素对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影响, 从整体上深化了对地震过程的认识。
-
-
[1] 丁国瑜、梅世蓉、马宗晋, 1979.地震预报问题.地展科学研究, 1: 1——8.
[2] 康仲远, 1984.岩体准静态运动失稳的CUSP型突变模型.地震学报, 6, 352——361.
[3] 殷有泉、郑顾团, 1988.断层地展的尖角型突变模型.地球物理学报, 31, 657——663.
[4] 殷有泉, 1990.岩石系统的非稳定性, 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文集, 167——174.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5] 殷有泉、杜静, 1994.对地震突变模型的讨论.中国地震, 待发表.
[6] 郑顾团、殷有泉、康仲远、杨修信、王廷楹、陈沉俊、刘光勋, 1990.有渗透作用的断裂带破裂机理的研究.科学通报, 35:1167——1170.
[7] Saunders, P. T., 1980. An Introduction to Catastrophe Theory, 45——4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凌复华译, 1983.[1] 丁国瑜、梅世蓉、马宗晋, 1979.地震预报问题.地展科学研究, 1: 1——8.
[2] 康仲远, 1984.岩体准静态运动失稳的CUSP型突变模型.地震学报, 6, 352——361.
[3] 殷有泉、郑顾团, 1988.断层地展的尖角型突变模型.地球物理学报, 31, 657——663.
[4] 殷有泉, 1990.岩石系统的非稳定性, 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文集, 167——174.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5] 殷有泉、杜静, 1994.对地震突变模型的讨论.中国地震, 待发表.
[6] 郑顾团、殷有泉、康仲远、杨修信、王廷楹、陈沉俊、刘光勋, 1990.有渗透作用的断裂带破裂机理的研究.科学通报, 35:1167——1170.
[7] Saunders, P. T., 1980. An Introduction to Catastrophe Theory, 45——4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凌复华译, 198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26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