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HUA CHANGCAI, SHEN JING, GUO FONGYI, ZHANG ZHENGYU, J. T. Kuo, W. E. BROWN. 1987: GRAVITY CHANGE IN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ARE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9(3): 319-325. |
[1] Barnes, D., Gravity change in Alaska,J.Geophys. Res., 71, 451——457, 1966.
[2] 华昌才、肖钢,相对重力测量的双程工作法,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5,37——39,1984. [3] 华昌才、郑金涵,苏鲁皖地区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与绝对重力仪测定结果对比,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54——56, 1983. [4] 华昌才、郑金涵,使用G型重力仪进行昆明、西安基线场测量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 56——58,1983, [5] 田岛稔一,松代地震の重力变化,测地学会誌,20,153——157,1979.
[1] Barnes, D., Gravity change in Alaska,J.Geophys. Res., 71, 451——457, 1966.
[2] 华昌才、肖钢,相对重力测量的双程工作法,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5,37——39,1984. [3] 华昌才、郑金涵,苏鲁皖地区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与绝对重力仪测定结果对比,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54——56, 1983. [4] 华昌才、郑金涵,使用G型重力仪进行昆明、西安基线场测量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 56——58,1983, [5] 田岛稔一,松代地震の重力变化,测地学会誌,20,153——157,1979. |
1. |
徐泰然,杨志高,陈经纶. 利用地震台阵识别中深源远震sP和pP震相确定震源深度. 中国地震. 2023(03): 556-569 .
![]() | |
2. |
倪红玉,谭毅培,邓莉,汪小厉,鲍子文,方震,洪德全. 2014年金寨M_L3.9震群序列遗漏地震检测及发震构造分析. 中国地震. 2021(02): 379-389 .
![]() | |
3. |
刘曰武,高大鹏,李奇,万义钊,段文杰,曾霞光,李明耀,苏业旺,范永波,李世海,鲁晓兵,周东,陈伟民,傅一钦,姜春晖,侯绍继,潘利生,魏小林,胡志明,端祥刚,高树生,沈瑞,常进,李晓雁,柳占立,魏宇杰,郑哲敏. 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 力学进展. 2019(00): 1-236 .
![]() | |
4. |
林鑫,王向腾,赵连锋,姚振兴. 核试验监测的地震学研究综述.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1): 4047-4066 .
![]() | |
5. |
李海兵,许志琴,马胜利,赵俊猛. 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进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1653-1665 .
![]() | |
6. |
许志琴,吴忠良,李海兵,李丽. 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1666-1679 .
![]() | |
7. |
于子叶,储日升,盛敏汉. 深度神经网络拾取地震P和S波到时.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2): 4873-4886 .
![]() | |
8. |
孙印,潘素珍,刘明军.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 中国地震. 2018(04): 606-620 .
![]() | |
9. |
刘翰林,吴庆举.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3): 1000-1007 .
![]() | |
10. |
孔韩东,边银菊,刘瑞丰,王婷婷. 地震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4): 81-92 .
![]() | |
11. |
李丹宁,高洋,朱慧宇,秦敏,张会苑,徐彦. 2014年云南景谷M_S 6.6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地震研究. 2017(03): 465-473 .
![]() | |
12. |
陈佳维,崔效锋,胡幸平. 唐山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及其构造特征. 华北地震科学. 2017(01): 1-9 .
![]() | |
13. |
董非非,邓辉,胡睿,李正. 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12): 1047-1051 .
![]() | |
14. |
罗丽,吕坚,曾文敬,汤兰荣. 江西九江-瑞昌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和发震构造再研究. 地震地质. 2016(02): 342-351 .
![]() | |
15. |
黄浩,胡玉,谢华宏. 青海兴海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研究. 高原地震. 2016(01): 25-30 .
![]() | |
16. |
徐甫坤,刘自凤,张竹琪,李静,刘丽芳,苏有锦. 2014年云南景谷M_s6.6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特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10): 1741-1754 .
![]() | |
17. |
郑晨,丁志峰,周晓峰,叶庆东,吕苗苗.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 地震学报. 2015(02): 299-311+370 .
![]() | |
18. |
王光明,朱良保,苏有锦,王清东.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精确定位. 地震学报. 2015(05): 733-746+885 .
![]() | |
19. |
徐甫坤,张彦琪,苏有锦. 2014年云南盈江M_S6.1地震前后序列分布差异研究. 地震研究. 2015(04): 525-534 .
![]() | |
20. |
徐甫坤,邓存华,杨艳珠,钱文品. 温度对洞体应变观测的影响及排除方法研究. 地震. 2014(04): 127-135 .
![]() | |
21. |
孙茁,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430-440 .
![]() | |
22. |
张盛峰,吴忠良,房立华. 双差(DD)定位地震目录能用于地震序列的统计地震学参数计算吗?——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b值的空间分布. 地震地质. 2014(04): 1244-1259 .
![]() | |
23. |
叶庆东,周晓峰,丁志峰,周乐.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深钻井孔附近微震观测问题及微震数据转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3): 218-223 .
![]() | |
24. |
徐甫坤,李静,苏有锦.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地震研究. 2014(04): 515-522 .
![]() | |
25. |
王福昌,万永革,钱小仕,张丽娟,张梅东. 由地震分布丛集性给出断层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522-530 .
![]() | |
26. |
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 芦山M_S7.0地震究竟发生在哪里?.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2982-2993 .
![]() | |
27. |
张永久,谢蓉华,张致伟,胡先明. 瀑布沟水库区域小震重新定位与地震性质研究. 地震地质. 2013(01): 113-124 .
![]() | |
28. |
吕坚,王晓山,苗春兰,苏金蓉,靳玉科. 汶川余震序列北川以北段的震源分布特性与破裂复杂性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5): 17-21+26 .
![]() | |
29. |
王福昌,靳志同,钱小仕,任晴晴,霍振香. 由余震分布确定大地震子断层及其参数的模糊聚类方法. 地震学报. 2012(06): 793-803+879 .
![]() |